空間膜結構的發展前景
中國現代空間膜結構的發展受到了西方國家先進技術的影響。近幾年來,在膜結構應用上顯示了活躍的趨勢。雖然一開始工程規模不大,但已逐漸擴展到更大的面積和跨度。所采用的技術與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還要依靠國外,但預計會有更多的工程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膜結構建筑是伴隨著當代電子、機械化工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是現代高科技在建筑領域中的體現。隨著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使人類面臨著保護自然環境的使命,因此,天然材料和傳統的古老建筑材料與技術必將被輕而薄且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高強輕質材料所代替。膜結構建筑技術在這項變革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其在建筑領域內更廣泛的應用是可以預見的。膜結構建筑所表達的“建筑語言特征”呈現在明顯的“理性技術表現”傾向,高聳的桅桿、異型空間鋼結構體系、堅如射束的根根鋼索、富于機械藝術表現魅力的鋼制大型節點、充滿張力自然曲線的變換膜體以及其他技術可望而不可及的大跨度自由空間,都給人以藝術感染力和某種程度上的技術神秘感,使膜結構建筑更富于強調性技術邏輯的表現特征。建筑師從帳篷這一最古老的簡單建筑出發,構造出了魔幻般的形式。
它可以構成單曲面、多曲面等不同的結構形式,滿足了建筑師對建筑學與美學高度統一的要求。膜材輕質高強善于營造飄逸的造型或大跨空間,使建筑師想像力得到極限的發揮。預應力膜材進一步改善材料的物理性能,材料尺寸持久穩定,膜結構建筑得以成為永久性建筑。膜建筑因其簡潔、優美的曲面造型和卓越的光學、力學、保溫、耐火、防水、自潔等性能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建筑。
展望將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將建造更多的具有新穎功能、形式多樣的建筑。2010年的世界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行,各種類型的展覽館將由世界各國來建設。大部分工程項目將實行國際招標,這必將吸引不少國外的設計、咨詢與施工單位來參與,無疑這會給中國帶來新的概念和先進的技術。由于膜結構所獨有的特點,它將會以更大的規模增長。通過其發展,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合作也將不斷壯大。 相關推薦:膜結構的發展史